《大象的眼淚》觀後影
電影改編自莎拉·古倫在2006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講述年邁的老先生在風雨的夜晚,佇足在馬戲團前久久不肯離去,後在警衛提供休息的場所時,看著牆上的老照片,說出了一段發生在1931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年代下發生的關於馬戲團的故事。
〰️
那段關於1931年的故事,雅各漫長一生中最青春燦爛、冒險無懼的馬戲團歲月。
🚂
面對突如其來的車禍奪走了雙親與可預期的身為獸醫的未來,雅各並沒有過度頹喪,而是很快地決定前往城市找工作,並遇上了改變一生的馬戲團。人在困境當下容易被情緒控制停滯不前,雅各的當機立斷與隨機應變是他能存活下來的重要因素。
🎪 🦁️
「馬戲團靠屎尿血汗堆成,如果戲班沒落、動物只吃臭肉,人吃什麼?喝西北風吧。」
「你同情落難動物的情操真可貴,但也顯示了你沒看過人受苦。」
奧古斯特給雅各的下馬威,如此危險真實,也直接道明了現實的冷酷與無情,給了未經世事的雅各一個當頭棒喝,使其意識在學校與父母庇護下的天真與濫情,並不能幫助他適應社會。
奧古斯特不是個能妥善控制自身情緒的人,他將盛怒與不滿宣洩給周遭,甚至連妻子瑪蓮娜都曾受到暴力相向。這鮮明立體的人物設定對比雅各的善良與正義,確實可謂反派人物,但卻無法讓人徹底對其生厭。身為馬戲團擁有者所面對的現實壓力與景氣考量,身上肩負的責任與義務使他無法如雅各純粹的憐憫動物。在他而言,動物是生財工具、經濟支柱,即使負傷或是染病,都要將其榨乾到最後一刻才肯罷休。奧古斯特的經營方式與手段確實使人詬病,而他最終被大象羅西攻擊而身亡的結局,我並沒有感動痛快,與其說是自食惡果,倒覺得動物的反撲更為貼切。人類明明是如此渺小,卻總喜歡凌駕於萬物並視之為劣等生物,如此狂妄與自大,終究會遭受反撲。
😊
「我不是在逃離,是回家。」
電影最後聚焦在雅各的微笑劃下了句點,我反覆看著那張歷經滄桑與年歲的臉龐,那笑容是那樣真誠與幸福,或許在馬戲團的日子裡才是雅各最燦爛與幸福的時光。時光流逝,戲團的動物們一隻隻離世,到最後瑪蓮娜的離開,雅各那璀璨的1931年正式結束。年邁的他再無牽掛,孩子們不願同住、養老院不是他真正的家,而恰好遇到的查理,或許就是他重回1931的那張火車票吧,回家了。
〰️
電影中成群結隊的壯丁在遼闊的草原上共同協力搭造舞台,超高難度的特技表演、刺激危險的動物雜耍,躍然於眼前的震撼,可以窺見馬戲團的全盛時期是如此黃金輝煌。電影的用心呈現讓視覺獲得滿滿享受,儘管男女主角的感情不足以深刻到引起共鳴、未能更多琢磨男主角的心理狀態也稍嫌可惜,還是推薦給大家,感受這部精彩的馬戲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