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杜白,動物們的好朋友。1985年掛牌營業起至今,不但狗裡狗氣,還能通貓言鳥語。他身兼名醫、名嘴及名作家,讓更多人加入「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行列。著有《會笑的狗》、《醉猩猩》、《流浪的大麥町》、《寶貝你的狗》、《疼惜你的貓》、《這些人和那些狗》、《葫蘆貓》等書。


起初以為《穿靴子的咖哩皮皮》,對於沒有飼養任何動物經驗的我而言,裏面的所見所聞之於我的共感是較低的,而儘管如此設想,整本小說共計六十餘篇短篇讀了下來,其中的幾篇仍舊讓可謂動物小白的我受益不少。在稍微稍微分門別類後,大抵為三種類型,以下來逐一介紹。


1️⃣ 溫馨小品

🐈

「從踏進門後,牠就像條蛇一樣的纏繞在我腳跟。我想,在很久很久以前,牠一定是害亞當夏娃降臨人間的那條蛇,還真會誘惑人類啊。」

「⋯牠又是那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好像有著訴說不盡的寂寞和委屈。牠大概不知道,我也很想念家人啊⋯就這樣,寂寞的貓,陪著寂寞的家庭煮夫,過了五天很寂寞的時光。」

首篇讓我心頭一暖的,是《男人與貓》裡相處如人類一般,一個男人與一條貓的溫馨,卻也不禁莞爾一笑的故事。

我想起英國作家約翰·哈威筆下的芮尼克警探與他的貓咪,也是這樣的相互溝通與互動。


🐕‍🦺🐕

「林小姐看了這個陣式,愣了一下。兩隻大狗一前一後護著阿福,帶頭的大黑狗,全身漆黑,兩隻眼睛明亮得像兩盞綠燈。後面那隻,比牠矮了一個頭,土黃色。」

《阿福受難記》裡的兩隻土狗像是能夠瞭解林小姐的擔憂與恐懼,竟把在山林裡遺失的阿福給找了回來,太厲害了。


2️⃣ 嚴厲勸世

🏰

「牠的出生就是個悲劇,你們只是把悲劇延後一些罷了,悲劇很快就結束了。」

「純種不等於名牌,這些純種的迷思,對於生命是極大的諷刺,好像不純的就不是狗、不是貓似的。」

在《深宮裡的自由》裡,難得能看到杜醫生以嚴厲的口吻表達社會對於純種的迷思與誤解、商業市場價值的批評與指正。杜醫生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說明,讓未來不排斥飼養動物的我,知識及觀念著實上了一課。


🍛

「狗狗不還他們,好像我們犯了侵佔罪;還了他們,皮皮鐵定會被不人道對待⋯這種人,很清楚政府讚這方面的無能,而且心存僥倖的以為,一條狗沒什麼了不起,又不是一條人命。」

故事的最後,杜醫生找到了皮皮原主人的地址,並寄了封希望會使對方良心遭受譴責的信件內容,希望對方能因此心生畏懼而不敢再隨意對待動物。


3️⃣ 人生智慧

《五月來道別》

「遇到老弱,這是我們的福氣,不要慌亂,反而要開闊胸襟,開啟智慧,冷靜地從中學習。因為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們已然成年,有足夠的理智,剩下的就只是情緒的掌控。所有的智慧都是從死亡開始啟蒙,花謝了,怎麼辦?好好收拾殘局,把花瓶洗乾淨,再插上新的花,又可芬芳好一陣子。」

「所有表面上看起來很負面的事情,都有其正面而積極的價值,看你如何去思考。如果你願意讓悲劇牽著鼻子走,上班魂不守舍,吃飯也食之無味,日子過得昏天地暗,反而誤事,不順利的事就接二連三的發生。」


《是非題》  

「我喜歡主人與動物溝通 像這種重大事件又沒有急迫性,能讓動物自己來解決,這是一種風險的分擔。⋯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主人的自我苛責會降低許多。其實,這些自責是多餘的,動物靠生命力過日子,耐痛的功力是人類的千百倍,一定要到痛得不行,才倒下去;當然,治癒的機會就減少很多。」


《歐巴桑可莉亞》

「我深信生命的起始與結束,是個完整的過程,只有當事人能掌握,旁人可以協助,卻不該替牠做決定。因為動物自己會決定,牠們對於生死,了然於心。絕大多數人的人,終其一生的努力,未必能像動物那麼透晰。」


《蕾迪重生》

「⋯因此我印證了教養小孩的一個理論:小孩要自己長大,大人不可給予過度的溺愛,這樣反而削弱了他們成長的能耐。越受到呵護,他們的潛力就無從發揮,這並非好事。大人必須在安全距離內冷靜而理性的的等著他們自己去突破,一旦成功,會成就孩子一輩子的自信,我們絕不可以剝奪他們成熟的機會。



🌈

我多次在閱讀時,發現杜醫生也如同吳明益《複眼人》裡,那些人物角色對週遭環境的深刻感受與感知。他不但擁有動物的相關知識,更是用心去感受及從中汲取寶貴的生命意義。

如同杜白醫師在序中所言:「我知道如何將死亡化成一道道彩虹。我印證了許多千古不移的古老智慧。⋯有慧根的人,才能從動物中的身上,學會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奧秘。 」

讀來容易上手及閱讀的動物日記,分享給大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穿襪子的咖哩皮皮
    全站熱搜

    一支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