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鍾肇政《魯冰花》 讀後心得

《魯冰花》是台灣作家鍾肇政於1960年開始在《聯合報》副刊連載的小說,為其首篇長篇小說,也在台灣的文學史上具重要地位。後來同名改編的電影、客家語版的電影及電視劇,場景也多取自鍾所生活的龍潭鄉。值得一提的是,鍾肇政開始連載時,中華民國仍在動員戡亂時期,臺灣省也處於戒嚴的狀態,當時候的作家流行寫「反共文學」,而鍾的作品卻是鄉土文學,且技巧性地批判當時社會,更甚至引起台灣警備總司令的關注。此作品延續了日治時期的文學傳統,更影響了日後的文壇,著實為台灣文學承先啟後支關鍵作品之一。

魯冰花,為英文名稱Lupine之英譯,臺灣在化學肥料盛行前廣泛作為茶樹肥料使用,後來被引申代表弱勢者。小說內容以代課老師郭雲天的角度,描繪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教育體制、農村發展及黑金政治等問題。文中熱愛繪畫的天才兒童阿明不為大家發現,而溫柔、善良、體貼又承受極大傷痛的古茶妹,就是魯冰花花語「母愛」的象徵。

 

心得

🖌

字句間流露出的不論是用字遣詞或是敘述的日常生活,滿滿的年代感,彷彿讓讀者一跳躍進台灣的七零年代裡。那個年代,正值我父母年少的時期,台灣還正在發展,總體來說家家戶戶都很窮苦,放學後沒有補習班或是消遣娛樂,是立刻返家幫忙家務,是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讓父母或小孩買藥醫病,是相信人各有命的那個年代。以下分幾個書中角色分享我的感覺,不曉得在你們眼中,他們有著怎樣的形象跟特色呢?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先說,呱呱認為林雪芬這個角色轉變很勇敢,從起初的對父親順從到起身違抗的轉折使人佩服,不知道你們覺得如何?


👨古石松

「生死有命。」

「賺錢要命,沒有這種命,錢是賺不到手的。」

身為一家之主的古石松,個性正直剛毅、不願做欺騙客人的勾當、慈悲的心腸還不是普通的大,也才使得家中經濟越趨困難。一直在思考著他一直堅信著的「命」,是命運嗎?還是只是說服自己固守成規的理由呢?我不會說我相信人定勝天這種大話,但我確定如果連自己都沒有相信自己,是不可能做出什麼改變的。


🧑‍🏫郭雲天

「它,正是典型傳統作風的畫;沒有個性,沒有創意,沒有自我主張,也沒有一絲一毫兒童們所影該有的幻想成分。祇是「像」而以,模仿而已,而且還太像了些。」

「⋯⋯特別是當他站在教壇上看到觸目皆是一雙雙熱切期待著什麼的眼睛,就情不自禁切身領悟到所謂「責任」這個詞的真義。」

儘管還只是個大學生,郭雲天卻對畫作有一定的敏銳度與見解,我不是美術班出身,並不曉得這樣的體悟是不是非本科生也能了然於心,總之我是挺佩服的,看得出來他並沒有因為僅僅作為三個月的代課教師而疏於指導或是怠慢職責,反而傾全力去感受、指導每位學生,更是做他們做,說他們說,深獲學生們的喜愛。而在代課期間,他體認到的身為教師的身份與義務,使我想起自己也曾經面對過這樣一群殷切的眼神,在那樣的注目下努力地把自己所學、所有貢獻了出去,讀到這段不只使郭老師感動,也讓我感同身受。


另外想特別聊一下郭老師和徐老師在會議上討論各年級代表應派出誰的激戰這場戲,兩人基於立足點的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會因此有別,立足點的差異可能是因為身分、利害關係、價值認同等等因素的差異而連帶影響。


👧古茶妹

「那有什麼用?沒有死的時候誰也不理他,死了,再來天才天才⋯⋯。」

從小說一開始,就能明顯感受到古茶妹對弟弟阿明的愛。不論是擔憂弟弟是否會被選上圖畫訓練、或是因選上而替他開心,更是在弟弟因為一直疼愛的小貓誤食吃到毒藥的老鼠而瀕死狀態時,傷心不已的弟弟對自己拳打腳踢毫無怨言,因為她明白那是弟弟悲痛的表現,更想著如果能讓他沒那麼傷心就好了…。不過十來出頭的年紀,卻有著如此的理性跟成熟,因環境被迫成熟及負責任,實在使人心疼及佩服。


🖌

「魯冰花謝了,留下粒粒種籽,明天又會開出一片黃色花朵點綴人間;而在這一開一謝之間,使茶園得到肥份。然而,人世間的可貴的天才之花謝了,到底會留下一點什麼呢?他迷惘了⋯⋯。」

一個天才的驟然離世,而這個來自外界的天才稱呼,是在他死後才予以冠上的封號,而生前卻連理睬也沒有被施捨過,如此的差異實在使人感傷,背後的原因令人不勝唏噓。


這本經典小說推薦給大家,儘管沒能親身處過那個年代的辛苦與無奈,但願我們都不要忘記前人是這樣因苦的走過來的,珍惜此刻擁有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魯冰花
    全站熱搜

    一支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